Search
Products
Community
Markets
News
Brokers
More
IN
Black Friday sale
Up to 70% OFF
Community
/
Ideas
/
【BTC每周长线分析】周线价格回抽牛市趋势线,思考是否有摸顶可能?
Bitcoin
Short
【BTC每周长线分析】周线价格回抽牛市趋势线,思考是否有摸顶可能?
By Crypto_Painter
Follow
Follow
Feb 18
2
1
10
10
Feb 18
首先,图表如下:
图中可见两条蓝色较粗的趋势线,第一根是上轮牛市前半场在高位形成的短周期上升趋势线;
第二根是熊市开启前,作为牛市生命线的长周期上升趋势线;
如果你做交易做的久,或者了解过一些技术分析,那么肯定见过类似下图这样的反转形态:
如果再简化一些,就会变成这样:
没错,就是老韭菜嘴里的“N型反转”;
“N型反转”是一种基于单一趋势线而形成的特定结构形态,不论在任何周期中的K线图上都会出现,在上升趋势面临反转时,N型反转往往会成为诱多的最佳陷阱,因为在反转末端,价格出现新高,市场热度在被之前的大幅回调浇灭后再度燃烧起来,但与牛市或进行中的多头趋势不同,N型反转的末端往往呈现缩量或量价背离的表现,这预示着价格很有可能将会重回原有的更大级别周期下的熊市。
回到观点图表中,如图所示:
当前我们可以看到两次明显的价格回抽,并在周线级别仍在不断破新高的过程中遇到阻力,同时表现出明显的量价背离;
下图是第一次回抽时的k线及成交量:
红框内与绿框内的周线成交量基本持平,但绿框内的K线涨幅却远远没有红框内的K线涨幅多,从供需角度来看,这就是典型的努力没有结果,也就是说,绿框内的三周里,多头投入了与之前红框内那三周同样的努力,但是由于新的供应出现,导致同样的成交量仅能带来不到之前三分之一涨幅,那么这就是量价背离了,后面的行情就不用我多说了。
接下来我们看现在的行情,由于今天是周日,距离周线收盘仅剩不到10小时,所以成交量基本上可以确认了,如下图所示:
其实红框内的4根周线已经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量价背离了,但是由于后来受消息面影响,新的需求再次进入市场,维持了原有多头趋势的进行,而当下,红色箭头的周线以较低的成交量便取得了较大的涨幅,而绿色箭头的周线目前以更高的成交量在促使价格继续上涨时,却无法达到上周的周线的涨幅,对我来说,这已经算是一种潜在的量价背离了;
当然,仅凭2根周线是无法得出确定性信号的,所以我们可以继续看观点图表中的红色虚线:
这个价位处于51995的水平射线,正是之前熊市开启走出第一步前的反弹最高点,单纯从技术面来讲,我个人认为这里,也就是52000整的价位是具有一定压力的;
结合我们先前所说的N型反转与潜在量价背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主观性结论:
1. 当前多头趋势在52000终止的概率较大;
2. 长期趋势线回抽与技术面压力位恰好重合,有理由认为价格在52000附近有希望停止上涨;
3. 考虑到大部分周线回抽的情况都是以k线实体,也就是收盘价为准,那么我们也必须将周线插针突破趋势线的可能性纳入考量;
总结一下,这个观点的逻辑就是基于两个技术面的分析得出一个左侧入场做空的交易可能,具体入场点位应该是围绕在趋势线上下1500刀左右的一个范围内,即:50500~53500这个区间附近,而确定性的入场信号是看到周线连续3周带量滞涨,如果条件满足,则可以尝试左侧摸顶做空,并在周线再次出现新的需求(带量长阳线)后止损。
目前我的机器人(趋势追踪)持有多单,但是个人主观看法是可以在下周或下下周,等待上面的信号出现时左侧入场,以试错的心态摸顶做空,至于目标位,那就是半年后再考虑的事情了。
最后,诚挚的给所有关注我的粉丝道歉,之前因为偷懒停更了一段时间,之后不会了,这个【BTC每周长线分析】将会固定保持周更,并在每周日或每周一凌晨发表,重点关注BTC周线及以上级别的长线行情。
Chart Patterns
Technical Indicators
Crypto_Painter
Follow
与时间做朋友,是指:
你自己很清楚的知道未来会发生一件事
但你一点儿也不担忧
这件事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私信一般不回复,有任何需求或咨询请通过推特X或微信。
私人社群微信:CryptoPainterFree
Telegram电报群:
t.me/joinchat/ZPkREzth-qJjOWE1
Also on: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