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Products
Community
Markets
News
Brokers
More
IN
Get started
Community
/
Ideas
/
Burns vs Nixon: October 10, 1971 (Conversation No. 607-11)
Silver Futures
Burns vs Nixon: October 10, 1971 (Conversation No. 607-11)
By Cigarer
Follow
Follow
Oct 20
1
Oct 20
白銀的漲勢帶來的是警告,我們是否有可能走囘1974年呢?
下面是Arthur Burns 和 Nixon總統的私人對話記錄,發生在Nixon再次入主白宮前。如實呈現了當時的貨幣政策環境和在越戰背景下帶給美國的經濟壓力與考驗,Burns是如何思考與決定後期帶來的通脹壓力的貨幣寬鬆政策。
尼克松、伯恩斯和一名不说话的未知人物在椭圆形办公室中。尼克松对伯恩斯表达了他对经济的担忧:“我不想这么快离开,”显然指的是他可能在即将到来的连任竞选中失利。尼克松告诉伯恩斯:“这将是华盛顿的最后一届保守派政府。”他似乎在试图引起伯恩斯的担忧,暗示尼克松可能会输掉选举。尼克松声称所谓的“流动性问题”,即他指的是系统中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完全是“胡扯”。伯恩斯表示,货币政策已经为银行部门带来了“大量的流动性”,暗示可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伯恩斯讨论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各种批评者,这些批评者对政策的看法从过于紧缩到“完全失控”。伯恩斯似乎倾向于不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太大改变:“我不想看到利率在下一次……[话语模糊]中爆发。我可能会失去对我董事会的控制权。”尼克松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明年就会陷入衰退?”伯恩斯回答:“不,我预测会有复苏。”
尽管伯恩斯在这次对话中从未明确定义“流动性”,但他可能指的是银行部门中可贷资金的可用性或某种货币总量。伯恩斯看到银行部门存在大量流动性,并担心如果货币政策被认为是“失控的”,通胀预期上升会导致利率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尼克松则对流动性增长不够快感到不安。从1970年10月1日到1971年10月1日的过去一年里,货币供应增长了相对扩张性的6.7%,但在1971年下半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1971年8月1日至10月1日的两个月期间,货币供应以4.25%的年增长率增加。
pubs.aeaweb.org/doi/pdfplus/10.1257/jep.20.4.177
Oct 21
Note
伯恩斯在與尼克松進行私人對話后做出了令人驚訝的貨幣政策改變,並承諾不會出現嚴重經濟衰退,幫助尼克松贏得第二次入主白宮的重要籌碼。我們可以看看當年的一些重要的時間點和發生的事情,是否與現在有類似情況發生?川普注重民生,希望美國提振GDP和股市向好,不喜歡戰爭而傾向於以貿易爭端和關稅制裁來解決問題,同時也希望美元繼續保持領導地位。我想他入主白宮后經濟政策應該會向這些方向傾斜,也許會經歷陣痛,但可以與中國放下對立情緒重新進入經濟發展階段將為美國注入新活力。如果是民主黨主政,只有戰爭一條路走到黑了。
1. 1971年10月,伯恩斯表示货币政策已经在银行业中产生了“大量流动性”,暗示可能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伯恩斯讨论了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同批评意见,这些意见从政策过紧到“失控”不等。伯恩斯似乎倾向于不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太大调整:“我不希望看到利率突然飙升……[声音不清]。我可能会失去对董事会的控制。”尼克松问道:“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明年会陷入衰退?”伯恩斯回答:“不会,我预测会有复苏。”
2. 在1972年大选前大约12个月,伯恩斯和尼克松进行了一次私人电话交谈。在交谈时,联邦基金利率已从一个月前的5.32%下降到4.93%。
3. 货币供应量在1971年8月1日至10月1日的两个月期间以年化4.25%的速度增长。
4. 1971年12月14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确认一致通过了更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会议存在一些争议。
5. 1972年1月2日,白宫发布了尼克松总统前一天发送给国会的消息内容,并宣布否决了一项旨在提高大约85万名联邦员工工资的法案。
Beyond Technical Analysis
Cigarer
Follow
富途牛牛:22533450 用戶名稱:Cigarer
Also on: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