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Products
Community
Markets
News
Brokers
More
IN
Get started
Gold Spot / U.S. Dollar
Long
Updated
Jul 5, 2020
中国区的网友手中的赞很奢侈
9
5
Grab this chart
Grab this chart
20
20
Jul 3, 2020
关于中国区的点赞我就吐槽了。
关于供需交易方法:
我按顺势来讲,发了这篇之后,以后的分析图表就不再解释了。
1、有效供需:说明供需新搭建不久,或者供需有发生过严重的不平衡,但价格又快速回撤到供需区是可以进行二次交易的。此时的盈亏比比较好,要么快速止损,要么能快速盈利,一般都是挂单,因为通常情况下都是影线入场。
2、无效供需:说明供需已经成交过并已经远离的供需的位置,此时这种供需不建议去交易,因为它极有可能已经成交完成订单,市场再难回到刚刚失衡的那个价格。
3、供转求:即原来是供给区,但是价格已经转势,被搭建好的需求区买单突破了,而需求区到供给是有一定距离的,突破供给之后如果想稳位行情通常会在供给区上方新搭建需求,就像打仗时向前推进的战壕一样。
4、求转供:即原来是需求区,但是价格已经被爆发的卖单向下跌破了,而供给区到需求区是有一定距离的,突破需求之后如果想继续下跌,行情通常会在需求下方新搭建供给区,与供转求同理。
5、供需转结构:在这里我要说一下结构是可以被多次触碰成交的,它属于震荡行情里的区间交易结构或多空转换结构,结构是可以被突破或跌破,但不能收实体贯穿,因为贯穿它就失效了。原来的供需在被行情突破已后,如果是
订单比较多的情况下,需要长时间的成交,那市场就可能会形成一个多次触碰的结构,它是一个区间并非支撑与阻力那种只是一条线,区间的容错率比支撑阻力高。而在交易结构的时候价格进入结构不交易,再离开时可以交易,
止损给到结构突破时的高低点。如果再回来就止损,不回来通常是一个小波段的成交交易。
6、区间供给:区间供给与区间结构一样,它是震荡行情的高低位,当震荡行情的高低位供需形成时,它的最后点通常是不会突破的,也就是可以结构是区分开了,这种行情后期肯定会突破某一方,只要确认突破是真还是假就可以交易的,
区间供给需求是可以多次成交的,但成交时间越长行情就收敛得越小,总会突破的。
7、空头平仓:空头平仓即高位搭建的空头在供给区刚刚形成时价格就已经快速离开供给区,此时如果机构想再次在供给区卖出,只能平掉手中的部分空头仓位使价格再回到供给区去成交未成交的空单,这种这空单通常是通过SELL LIMIT
的方式。而空头平仓很少会搭建需求区上涨,一般都是双K反转或PB或直接V反。这种情况会伴随着洗盘,所以要小心。
8、多头平仓:即多头搭建的需求区订单未成交完成时价格已经失衡并向上突破,这时如果想成交未成交的订单通常都会平掉部分多头订单,使价格回到需求区成交未成交的多头订单。即波段低买。如果需求区再上移,那需要平掉的多头仓位
就会变小。但这种情况一般也会伴随洗盘诱多的情况随后暴跌,通常都不会搭建供给区,因为供给区的定义就是派发出货区。因为刚刚吸筹是为了更高更远的拉升行情,所以不会这么快就派发,除非是在区间交易。
这今天就说这几种常用的订单类型,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并能从实战当用去灵活运用!!!我是KING 一个供需交易者。
Jul 5, 2020
Note
谢谢中国区的网友,你们很给力。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分享实操方法的动力。
愿每个中国交易者都能有所收获,通过交易改善生活。
Jul 6, 2020
Note
关注突破还是反转,从目前的K线来看,如果突破不了,那就是宽幅震荡了。
Jul 6, 2020
Note
这波C点如果不再刷新,那目标就是破B,破B就是大周期反转。不破就是宽幅震荡。
Jul 7, 2020
Note
需要注意停留时间太久,可能会上破,看思预期已经不断的消耗掉了。
Jul 7, 2020
Note
结果很意外,还是走了XABC的下跌预期。现在再想上涨就需要新的需求区出现了,不然就是要破B的预期。
Cn-King
Follow
Candlestick Analysis
KING
Supply and Demand
Support and Resistance
Cn-King
Follow
Related publications
小时信号出现反转意思,已经回吐绝大部分涨幅
by Cn-King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