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lTrader168

ROKU - "宅經濟" 的大赢家!

Long
NASDAQ:ROKU   Roku, Inc.
第一季對Roku (NASDAQ:ROKU)投資者而言相當難挨。此股在2020年的前三個月大跌35%,眼見一年前股價大升至四倍多,真是差天共地,慘不忍睹。

不過Roku仍然有很多因素值得看好。此股是去年表現最矚目的大型股,但之後跌跌不休,到了周三更技術上變回中型股,市值跌穿了100億美元。我們便來看看幾個原因為何此股有望4月迎來最凌厲的反彈。

1. 利好因素比以往更好

Roku的第四季業績相當強勁,令人拍爛手掌。公司踏入2020年,無論是帳戶群,或是收視趨勢和每用戶平均收入,都是全面報捷。

Roku的用戶群在2019年增長36%,年結時達3,690萬活躍帳戶。
Roku平台最近一季的串流媒體播放內容達117億小時,按年增長60%。即是說每月播放內容迫近40億小時!
過去12個月,每用戶平均收入為23.14美元,較2018年高出29%。
公司業務朝著正確方向發展,觀眾湧到平台上,越來越活躍。消費增長速度高於用戶群。Roku的變現能力不斷改善。

2. 串流媒體一片光明

民眾為阻止COVID-19大流行傳播,都是居家避疫,在家時間更長,這個時候Roku變得很有魅力。現在是串流媒體服務的黃金時期,難怪在2020年當百業蕭條,Netflix (NASDAQ:NFLX)和亞馬遜(Amazon) (NASDAQ:AMZN)的業務反而能夠蒸蒸日上。

Roku的增長步伐甚至超過Netflix和Amazon。事實上三家公司中,唯有此股在2019年的收入增長加快。Netflix的業務蓬勃發展,因為民眾更多時間愁困家中,現在追看《養虎為患》(Tiger King),上月則追看《盲婚試愛》(Love Is Blind),這些原創內容在這段日子總能叫好叫座。您要知道,Netflix許多訂戶都是透過Roku收看內容,後者自然能分一杯羹。

亞馬遜能夠成為贏家,因為民眾都從實體店轉到網上購物。亞馬遜是電子商貿龍頭,我們便來看看該平台上近期什麼消費類電子產品最受歡迎。

亞馬遜平台上電子產品中,目前以串流媒體設備最為暢銷,您若看到這個結果會大感驚訝嗎?正當美國因應COVID-19疫情而實施種種封銷措施,您若認為靠收看串流影視度日的民眾早已有相關硬件設備,那就錯了。本周初,只要看看電子消費類別最暢銷的前三甲,就會肯定這個趨勢,還會看到Roku的重要地位。

由於亞馬遜喜歡推銷自家硬件產品,因此看到Fire TV榮登暢銷榜前兩位,並不令人意外。Roku產品則登上第三位,這在亞馬遜當家的平台,可說是空前勝利。該產品是平台上最暢銷的非亞馬遜電子產品,表面上是銅牌,其實已經奪冠。您若認為Roku之前的帳戶群已很龐大,那麼請想像一下現在用戶群又有多大。你真的想這樣打賭一下嗎?

3. 挾淡倉隨時出現

截至3月中,市場沽空近1,500萬股Roku股票,淡友的沽空量史無前例,打賭此股會繼續尋底。過去一年,我們已看到此股的沽空增加近倍。

此股2020年初只被沽空1,170萬股,淡友最近幾個月大舉出手,沽空量不斷攀升,年初至今這種做法都得心應手,但淡友做法正確與否值得商榷。如果出現挾淡倉情況,我們屆時可以再作討論。Roku若是給出非常正面的增長預測,這可能是在5月初公佈第一季業績時,如果條件成熟,公司甚至可能提前更新財務指標,到時空軍隨時爭先恐後平倉離場,刺激股價爆上。

Roku是去年表現最亮麗的股票之一,但2020年第一季卻大為失色。不過由現在開始,此股相信會越來越光明。

注重教育向來是華人的傳統,「怪獸家長」、「虎媽」都想子女贏在起跑線,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調整和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教育消費在中國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教育這張「大餅」,勢必有更多的參與者分一杯羹。我們研究團隊發掘了「一隻受惠於中國網上教育行業爆炸性增長的股票」」!

另外,您在尋找高增長機會嗎?

巴菲特將報業比作瀕臨滅絕的物種,但其實更應以「未可回歸到美麗從前,亦有新經典上演 ...」來形容,因為他視為最值錢的價值並沒消失,只是模式出現演變!我們的團隊認為一家高增長兼仍鮮爲人知的公司,正處身這個龐大機遇的尖端位置,而且作為顛覆者,仍處於發展初期,潛力無限。立即按這裡下載免費特別報告《哪間公司會成為巴菲特預測這個一萬億行業走向的贏家》!

- Fool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